11
2019.05北京大学教授、常熟理工学院校友袁毓林做客东吴讲堂5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毓林应邀来校,做客第73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开放的自我——文科知识分子的多种形象”主题讲演。本期讲堂由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幼良教授主持,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袁教授是常熟理工学院校友,本次讲堂也是常熟理工学院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袁教授主要谈了自己对于文科知识分子的形象、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
17
2019.044月17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先生做客我校第72期东吴讲堂暨第13届书香校园读书月之“名家校园行”,在慎行楼齐之厅为广大师生讲述文学与人生的“极致与从容”。李俊峰副校长主持讲座,近千名师生到场聆听。此次讲座也是我校校庆60周年学术报告专场之一。王蒙先生从文学创作对于极致的追求谈起。他引用我国《史记》《列子》《水浒》《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泰戈尔、李白、苏轼等古今中...
13
2019.04汪春泓做客第七十一期东吴讲堂4月13日上午,汪春泓教授做客第七十一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以“《史記·越王句踐世家》研究——兼论文学和史学之间的边界问题”为主题的讲演。本期讲堂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幼良教授主持,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现场反响热烈。汪教授使用文献学的方法,着重梳理当时吴越国历史及人物,在司马迁笔下被记述,他所使用的材料出处,发现在《左传》中,其实可用资料甚为寥寥,而《国语》、《战...
28
2018.12宋耕做客第七十期东吴讲堂 12月28日下午,宋耕博士做客第七十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以“男性形象与身份建构:在全球与本土之间”为主题的讲演。宋博士首先指出了男性研究的意义,并且阐明男性研究的方法,并从文本与现实的关系、全球化时代男性研究的特点和意义以及男性形象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等角度阐发他的研究成果。本期讲堂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洪庆福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现场反响热烈。宋耕博士是性别研究...
04
2018.12孟繁华做客第六十九期东吴讲堂12月4日下午,孟繁华教授做客第六十九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为主题的讲演。孟教授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已经进入到了常态的发展,没有石破天惊的作品,也没有横空出世的作家。但是,如果我们走进文学内部会发现,当下文学的精彩和丰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然,我们的文学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讨论和面对这些问题,是为了促进文学的更好发展。本...
29
2018.11周晓虹做客第六十八期东吴讲堂11月29日下午,周晓虹教授做客第六十八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以“江村调查: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为主题的讲演。他分别从“触摸江村:缘起与发现”、“文化自觉,或如何跨越‘文野之别’”、“‘出得来’与‘进得去’: ‘陌生化’与‘他者化’的辩证统一”、“从江村走向中国”、“社区研究:探寻社会科学中国化之路”等几个方面阐释对主题的研究。本期讲堂由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
18
2018.10蒋承勇做客第六十七期东吴讲堂10月18日晚,蒋承勇教授做客第六十七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以“云霞空濛里——人文精神离我们有多远?”为主题的讲演。他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作用等多方面阐述了何为人文精神,并指出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和基础,大学生应该是人文精神的传承者和坚守者。他将大学教育浓缩为八个字——“专业成才,精神成人”。蒋教授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本期讲堂由我校外国...
22
2018.09赵瑜做客第六十六期东吴讲堂9月22日上午,作家赵瑜做客第六十六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以“纪实文学探秘未知世界”为主题的讲演。本期讲堂由我校学术期刊编辑中心主任丁晓良主持,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赵瑜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并从知识、思想、生活、技巧和勇气等五个方面阐述报告文学写作的经验。在互动环节,赵瑜与师生们交流了文学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对文学和时代关系的想法。赵瑜,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16
2018.09中国人民大学张杰教授做客第六十五期东吴讲堂9月1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杰应邀来校,做客第六十五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看经济改革的中国经验”主题讲演。本期讲堂由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国平主持,经管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讲堂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张教授从改革与增长中的政府与市场出发,对政府与市场的理论史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平衡,分享了“中国试验”的失败案例...
09
2018.07苏州大学任平教授做客第63期东吴讲堂3月23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剑晖应邀来校,做客第63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回到散文的传统”主题讲演。本期讲堂由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东吴学术》主编丁晓原主持,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讲堂上,陈教授从历史维度对中国散文发展历程进行梳理,阐释回到散文的传统这一命题的缘由和意义。并且结合古今经典散文,为在场的师生们剖析和解读了中国散文的精神内核,以及散文这...